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学文化国学文化
成都市将有10个殡仪馆、33个经营性公墓和94个公益性公墓!
吴剑锋2021-11-10【国学文化】人已围观
简介在目前保留的9个殡仪馆中,地处中心城区的殡仪馆有两处,分别是位于成华区的成都市殡仪馆和位于锦江区的成都市东郊殡仪馆。其中,目前占地100亩的东郊殡仪馆将保留现状不动;成都市殡仪馆考虑进行扩建,用地面积将从现有35亩调整为67.5亩。《规划》提出,2020年以后,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如现有殡仪馆需要搬迁,重新选址应遵循位于城市规划区边缘、宜置于远离城区的主导风向下风侧、地处水源下游、道路便利等原则。
市殡仪馆将扩建
「规划」的规划范围为成都市域,覆盖面积为12390平方公里,规划期为2007年至2020年。「规划」除了保留现有的9个殡仪馆外,还在新津规划新增一处殡仪馆,新增的新津殡仪馆位于永商镇,占地面积30亩,服务于新津、双流、蒲江等地。
在目前保留的9个殡仪馆中,地处中心城区的殡仪馆有两处,分别是位于成华区的成都市殡仪馆和位于锦江区的成都市东郊殡仪馆。其中,目前占地100亩的东郊殡仪馆将保留现状不动成都市殡仪馆考虑进行扩建,用地面积将从现有35亩调整为67。5亩。「规划」提出,2020年以后,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如现有殡仪馆需要搬迁,重新选址应遵循位于城市规划区边缘、宜置于远离城区的主导风向下风侧、地处水源下游、交通便利等原则。
全市规划33处经营性公墓
根据「规划」,经营性公墓是指依法设立的安葬遗体、骨灰或安放骨灰的经营性场所,主要是为城区人口服务公益性公墓是指依法设立的安葬遗体、骨灰或安放骨灰的公益性场所,主要为农村人口服务。「规划」提出,根据需求总量预测,全市经营性公墓2007~2010年墓位数需求量为32万~33万个,2007~2020年墓位数需求量为69万~70万个。根据「规划」对经营性公墓的布局规划,全市规划33个经营性公墓,位于中心城区的有9处,分别是石陵公墓、院山公墓、磨盘山公墓、蜀陵福座、皇恩寺公墓、凤凰故园、金沙陵园、竹望山公墓和祝国寺望山公墓。33处公墓除保留现在32个使用的经营性公墓外,还将新建青白江公墓,选址为清泉镇牌坊村。按照「规划」,公益性公墓有94个。
磨盘山公墓用地将被削减
同时,「规划」保持了29个公墓目前的用地规模,并根据需要,对成华区磨盘山公墓、蒲江县红枫艺术陵园、金堂县云山公墓、邛崃市文笔山公墓的用地规模进行了调整。其中,成华区磨盘山公墓用地调整是削减规模,规划由现有166。05亩调整为133。55亩,减少的32。5亩作为成都市殡仪馆扩建用地。
标签:成都石岭公墓 崇州白塔山公墓 成都真武山公墓 双流公墓 新津公墓
感谢您浏览本站!严禁转载!《互动热线:183-283-29737》
https://www.87429737.com/binzang/2037.html很赞哦! ()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壮士未酬身先死 人生何处不桑梓:追忆朱指南暨朱向离烈士
有人说:“龙潭寺剿匪打响了QG剿匪DY仗。”川西剿匪DY仗后八个月,川西共歼灭暴乱土匪27万多人,并稳固地建立起基层人民政权。1950年2月9日,平息了反GM暴乱后,朱指南烈士的遗体被运回军区礼堂,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后被安葬在成都军区总医院后山坡上,其他烈士安葬在牺牲的院山坡边。朱指南烈士墓1978年在当时任总政治部的周根龙部长和徐向前元帅亲自过问下,由成都军区修成水泥墓地。《长松寺公墓名人录》第十一批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志愿者:冯 勇
2016年9月9日,武警新疆总队第三支队七中队30余名战友从祖国各地齐聚成都长松寺公墓,追思他们的战友——我国首位献身环保事业的志愿者冯勇。正对长松寺园区的一个入口处,鲜花翠柏间,立着一块墓碑。光滑的碑面上,用楷体上书:冯勇之墓。一名诗人曾为他写下:“他把梦留在了可可西里,在长江源,在唐古拉和昆仑之间,他永远地睡去了。他的梦,却是一眼不冻泉,带来希望的春天……”冯勇的一部分骨灰永远撒在了可可西里。另一部分则埋在了家乡成都的长松寺公墓。《长松寺公墓名人录》现代杰出的历史学家川大教授:蒙文通
现代杰出的历史学家。从二十年代起即执教于成都大学、成都师范大学、成都国学院、中央大学、河南大学、北京大学、河北女子师范学院,四十年代即任四川省图书馆馆长兼华西大学、四川大学教授。建国后,任华西大学、四川大学教授,兼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一所研究员、学术委员,并先后任成都市人民代表、市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成都市委和四川省委委员。 蒙文通先生在中国古代史及古代学术文化研究领域中,辛勤耕耘了一生,造诣很深,成就甚高。蒙文通先生佛学造诣也很高,据云是朱德老师能海上师的继承人之一。《长松寺公墓名人录》博览群书,好学善思,人品高洁四川省人民政府省长杨析综
杨析综同志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生活情趣高雅。他始终注重个人修养,博览群书,好学善思,人品高洁。从领导岗位退下来以后,他仍然孜孜不倦地学习党的理论和各种新知识。在担任四川省诗书画院院长期间,怡情翰墨,手绘丹青,始终为四川文化事业的发展不遗余力。他即使在重病住院期间,也仍然忧国忧民,十分关注四川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进步、人民群众生活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