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学文化国学文化
武汉暂停现场祭扫不得早于4月30日:汉口殡仪馆排队领新冠死者骨灰
吴剑锋2021-11-10【国学文化】人已围观
简介"有的死者家属还想在4月8日解封之后,让时间充裕些,让亲友们都能参与见证后的告别仪式,让心理稍微踏实些。"陈彬一口气讲下来,包括死者家属心里的真实想法与客观存在的难处;市政府出台《通知》背后的思想依据与利弊权衡;社区工作的压力与行政权力Ji不相称下的艰难"摆渡"。
3月26日,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公告称,暂停现场祭扫服务,推出集体祭扫服务,提供网络祭扫服务。此前有网友爆料,武汉要求各社区通知安排死者家属赶在4月4日清明节前,领取在疫情期间死者的骨灰,汉口殡仪馆外排起长队。骨灰领取工作志愿者发文称,"很多死者家属不愿来办理丧事,称亲人走得太仓促太痛苦,心里没有做好准备,怕无法告祭亡灵。"
公告指出,清明节将至,为防止因集中祭扫引起疫情扩散蔓延,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AQ,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文件,现就做好2020年清明节期间祭扫工作的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暂停现场祭扫服务。全市殡仪馆、公墓、骨灰堂暂停开展守灵、告别、祭扫等人员聚集活动,恢复开放时间暂按不早于4月30日执行,具体开放时间视疫情防控情况确定,并提前一周向社会公布。
二、推出集体祭扫服务。全市民政部门将统一安排,由各公墓管理单位组织工作人员为安葬在陵园内的逝者举行集体祭扫仪式,由各殡仪馆组织工作人员为骨灰寄存在殡仪馆的逝者举行集体祭扫仪式。
三、提供网络祭扫服务。经营性公墓管理单位应当免费提供网络祭扫服务。逝者家属可实名登录逝者所在公墓的网上祭扫平台,缅怀逝者、寄托哀思。
四、各级民政、卫健、公安、交通、应急、林业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清明节期间现场疫情防控、秩序维护和AQ管理等工作。各殡葬服务机构要落实主体责任,优化工作流程,提供AQ优质服务。
3月25日,一位网名为"HB李名胜"「简称李先生」的武汉市民,在今日头条发布了一篇名为「殡仪馆的春天里,看不见眼泪」的文章,文中记录了他在汉口殡仪馆的所见所闻。当天早上7点整,李先生与田园社区负责人陈彬一道,坐"社区防疫专车"赶往汉口殡仪馆,为协助本辖区居民,办理其亲人在疫情期间死亡火化的骨灰领取工作。"我是以志愿者的身份,自告奋勇争取到的WY一个"郊外春游"名额的。其实,一些深谙世故的人,都是忌讳的,是避之不及的。"李先生说,"我这农村长大的人,当然也是懂得这些规矩的,只是向来不理会也不避讳这些世俗禁锢而已!"行驶的车里,陈彬开口打破了沉默。"
前日,接到市里通知,要求各社区通知安排死者家属,赶在4月4日清明节前,领取在疫情期间死者的骨灰"陈彬说,"可很多死者家属,却不愿在这拥挤时间段为其亲人办理丧事,他们说'亲人走得太仓促太痛苦,心理还没有准备,没有想到恰当的仪式,怕无法告慰亡灵'。"
"有的死者家属还想在4月8日解封之后,让时间充裕些,让亲友们都能参与见证后的告别仪式,让心理稍微踏实些。"陈彬一口气讲下来,包括死者家属心里的真实想法与客观存在的难处市政府出台「通知」背后的思想依据与利弊权衡社区工作的压力与行政权力极不相称下的艰难"摆渡"。
据悉截止3月26日14时,武汉新冠病毒感染确诊人数为50006人,死亡人数达2531人。
感谢您浏览本站!严禁转载!《互动热线:183-283-29737》
https://www.87429737.com/binzang/1662.html很赞哦! ()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长松寺公墓名人录》一盘没有下完的“棋”:《中国围棋》作者刘善承
他的墓志铭韵味悠长:“国粹围棋,竞技是用,文化为体。天命之年,闻鸡舞墨,编著《中国围棋》,续华夏雅趣,填补棋史空白。老庄风骨浑然天成,黑白世界荣辱不惊。”他的墓前,摆着两件雕塑:一盘棋,一本书。书尚未翻开,棋仍是残局。棋盘两侧,空空如也,主人已然离座。只有这段墓碑上的墓志铭,在青松翠柏间,诠释着墓主的身份。蒙顶山卧佛山公墓:雅安市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
卧佛山公墓脚踏名山河,坐枕蒙顶山、左掌石龙寺、右依文武宫、俯瞰名山城式不可多得的山水兼备的自然风水墓地!墓地呈太师椅,怀抱莲花湖、墓地乙坐北、坐西、坐西南居多!卧佛山陵园永不会因城市扩建以及其他用地造成迁墓的烦恼,是真正意义的YJ陵园。《长松寺公墓名人录》武汉长江大桥设计者:林定一
为国民政府服务期间,衔至将级,职就高位。临解放,接受中共周恩来先生诚邀,未去台湾,留在大陆,先后参与筹建川西军区营房处、四川省建设厅。五十年代,受国家委派,会同苏联专家参与设计了我国DY座长江大桥、洞河水电站等一系列大型工程。《长松寺公墓名人录》博览群书,好学善思,人品高洁四川省人民政府省长杨析综
杨析综同志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生活情趣高雅。他始终注重个人修养,博览群书,好学善思,人品高洁。从领导岗位退下来以后,他仍然孜孜不倦地学习党的理论和各种新知识。在担任四川省诗书画院院长期间,怡情翰墨,手绘丹青,始终为四川文化事业的发展不遗余力。他即使在重病住院期间,也仍然忧国忧民,十分关注四川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进步、人民群众生活的改善。